商業街區是城市空間中最活躍的因子之一,后疫情時代下,商業街已經成為人們一個選擇頻率極高的去處,其項目具有的復合功能可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傳統的商業街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少,街區也走向了場景化、體驗式、互動性、創意型的消費場所轉型,商業街區設計越來越重要。
一條街能帶火一座城,成功的商業街項目總是能夠“燃爆點”,快速聚集龐大人流,帶來的人流效應是其他形式難以比擬。前有這有山、和平菓局的持續走紅,后有文和友、大唐不夜城的火熱打卡。雖然這些現象級的項目在江湖上的地位很少能被撼動,但是“后浪”們卻也來勢洶洶,用特有的一套“吸客密碼”,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在這里,我們為大家總結了國內優秀的商業街案例~來看看,這些“后浪”是如何發力的?
01 公園式商業街
后疫情時代下,人們愈發青睞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慶光環購物中心、上海前灘太古里、成都源野等項目的火熱證明了“公園式商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確占有一席之地。而相比于“將公園搬進購物中心”的概念,公園式商業街的概念則是在公園里進行商業體驗。
在國外,公園式商業街發展得比較成熟,2017年底,位于曼谷Mega Bangna大型美食街內庭Mega Food Walk正式完工。據了解,整個步行街的微氣候是由景觀設計和創新工程綜合控制的,集成的冷卻系統為空間提供了額外的優勢。通過控制濕度和溫度,可以讓植物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下生長。
設計師手中的“森林”采用亞熱帶到熱帶氣候的植物為環境調色板,包括精致的蕨類植物和苔蘚,獨特的商業景觀氛圍,使周圍的餐廳與綠色自然融為一體。
同樣是位于曼谷的Central Festival Eastville,采用“商業+街區”的建筑形態,它將室內和室外完美結合,讓購物中心“長”出了熱帶雨林。
內部裝飾采用了大面積的木飾、綠植、動物雕塑等,并以自然為主題定制了一系列專屬軟裝,讓植物與座椅、花缽、立柱等完美結合。
成都港匯天地 在國內,也有了對公園式商業街的初步嘗試,總體量達16.6萬㎡的成都港匯天地,其中約3.5萬㎡的空間設計為成都首個森林場景主題全時段開放式商業街區。
叢林走廊、綠林鏡湖、林間樹屋等立體式園林生態景觀,打造了一個“公園+商業街區”的設計氛圍。整個項目致力于打造景觀豐富的“園林式”風格的共享體驗式街區。
走入街區內部,使消費者猶如進入一片城市“森林”。高低錯落的建筑設計搭配約2萬㎡的綠化景觀,通過外擺區、廊橋、觀景平臺等形式串聯交通,水景、鳥籠和隨處可見的綠化小景,室內外融合成為一體,形成美輪美奐的景觀空間。
大片的綠色植物,和諧的相處氛圍,到處的歡聲笑語.....在喧囂城市的背景下,城市中的這一處生動、溫馨、宜人的街景,成為周邊消費者在閑暇周末的首選放松地。
02 重視“煙火氣”的商業街
“商業氣息濃厚”是近幾年來人們對于商業街項目最為頻繁的吐槽接下來講的兩條商業街則做到了一方面保證街區的商業性,一方面貼近生活美好氣息,讓煙火氣和潮流文化共生在一條老街里。
廣東東山口 經過改造后的東山口,新式商業與老舊建筑正在發生著不一樣的碰撞。不少擁有特別風情的街邊小店,帶著潮流和煙火氣聚集在這里。
遍地的洋樓、咖啡店、藝術展...游客讓來到這里不需要問路,慢慢逛,慢慢拍,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驚喜。雜貨店、買手店、西餐店、獨立工作室、潮牌店等“網紅店”在這里聚集,年輕人坐在戶外悠閑地享受著下午茶。
“雙樓梯”因其獨特的視覺景觀成為了新晉的拍照打卡點。
藍天、白云、紅墻、綠瓦,再配上周圍的綠植,讓人仿佛置身于宮崎駿的動畫里。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的東山口不完全是游客聚集的景點,它更是廣州本土居民生活的社區。在這里入駐的新潮店鋪并未破壞街區原生的歷史文化氛圍,而是與街區文化的共生。以本地文化為核心,通過文化集市、社區活動、藝術展覽等方式,豐富社區居民的生活內容。
成都玉林路商業街 成都玉林路商業街是一條改造成功的商業老街,一方面要保證街區的商業性,另一方面還保證街區生活一體化發展,所以整條街上不僅有餐飲店,也有眼鏡店、菜市場、照相館,甚至是國際化品牌的入駐,煙火氣十足。
據了解,改造后的玉林商業街區全長約800米,已入駐160余個商家,展露新顏的街巷里,有各種美食網紅店,文創精品店,精致的咖啡館。
作為一條標志性的成都老街,“酒館”、“音樂”成了這里抹不去的符號,所以,改造后的這里依舊以小酒館為核心,通過藝術鋪裝、創意街道家具等等,打造情景式體驗空間,文藝且有情懷的設計,很容易獲得年輕人的關注。
03 “全面沉浸式”商業街
“全面沉浸”想必是這幾年最主流的趨勢了,在商業街區里也不例外。通過“文化+主題”打造沉浸式商業街,提升用戶體驗感,吸引人們駐留,所上文提到的長沙文和友、和平菓局、這有山等經典項目都是如此。如今,國內的商業街已經吃透了“地域主題特色”的基礎流量密碼,努力尋求新的突破口。
蘇州淮海街?夜色漸濃,華燈初上,經過改造后的蘇州淮海街成為了新晉網紅打卡地。據了解,在淮海街開業之初,每天客流量達到10萬多人。整條街以日本建筑為主,是一條專門體現日本文化的街道。因此,淮海街又被人們稱之為“日本街”。
改造后,這里一躍成為場景鮮明的“小東京”,不出國就能穿越到“大阪街頭”,在國內商業街區愈發“千篇一律”的情況下,獨特的場景體驗讓蘇州淮海街脫穎而出。
魚市濱燒、次郎餃子、杏一豆腐.....整條街的日本料理絕對可以滿足前來打卡年輕人的味蕾需求。“日料一條街”帶來了日式風情的餐飲業態聚集。
蘇州淮海街還鼓勵文化體驗內容,在街區內對接萬代、熱火文化、火影忍者海賊王等IP形象。
沒有一味的堆砌日本元素,也沒有“為了日本而日本”,在統一的審美系統下,讓整個街區場景看起來更加和諧亮眼。
04 國潮風商業街
從《洛神水賦》到《只此青綠》,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閉幕式上的“折柳寄情”,“國潮”持續升溫。當然,在商業街項目里,也離不開“國潮”的身影。
長安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是國潮風商業街的經典案例,在之前的文章里小編也總是提到它,在這里還是要向大家再次介紹它,因為它真的太吸引人了!
面積2.4萬m2的長安十二時辰是中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街區商業空間內注入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IP和唐風市井文化內容。
整個街區結合了《長安十二時辰》原劇中的劇情、人物、道具、故事特色,以“唐食嗨吃、換裝推本、唐風雅集、微縮長安、情景演藝、文化盛宴”等六大沉浸場為核心,為人們提供游玩體驗。
靖安司、花萼樓等12處長安場景和12處長安街巷多角度多方位的呈現給游客,讓人大飽眼福。
百戲館、踏歌臺、樂游園......投壺、雙陸,各種唐朝元素在這里都能找到,在這里實現了“玩一回唐俗唐趣、購一次唐物唐禮”上文入唐體驗,盡享唐風唐韻。
05 寫在最后
對于體驗商業街的消費者來說,稀缺的不是美食,而是獨特的“美景”。可感受到的是,這兩年間,國內的商業街區在場景打造上大多走“情懷風”、“復古風”的路線,愈發進入到了“千篇一律”的狀態。所以,如何避免同質化,“創造”新的城市級別商業街區景點成為了要緊事,剛剛提到的蘇州淮海路、廣州東山口、長安十二時辰等成為了新的參考案例。
小編認為,商業街區不能完全沉浸在主題場景打造上,可以將場景看作是商業街區的輔助,可以讓藝術×技術與商業街區結合,比如成都太古里的裸眼3D、廣州北京路的裸眼3D、首爾wave幻覺投影等;也可以在環境上關注風、濕度、溫度、日照等生態要素,為人們創造一個更加生態舒適的商業街空間;
最后還是要提到,城市中的商業街區也是城市建設的精華,僅僅場景上是“特色鮮明”,也并不足以具有長期吸引力。還需要在有特色的基礎上,實現場景與商業品質的兼顧,才可在眾多密集的城市商業中站穩腳跟。
文章來源于睿商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作學習分享,不做商業用途,侵刪,謝謝!